热线电话:021-64200566

纺织品耐皂洗色牢度测试中遇到了这3个问题,怎么解决?

  耐皂洗色牢度是指纺织品颜色耐皂液洗涤的能力, 是衡量纺织品使用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关于测试纺织品耐皂洗色牢度的方法标准有GB/T 3921—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JIS L 0844:2011《耐洗色牢度试验方法》和ISO 105-C10:2006《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C10部分:耐皂液或肥皂和苏打液洗涤色牢度》等。我国现行耐皂洗色牢度试验方法的标准主要是GB/T 3921。

  虽然经历过多次修订,但在采用标准GB/T 3921—2008 检测纺织品耐皂洗色牢度的试验里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会影响到纺织品耐皂洗色牢度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

  本文结合日常工作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

  色牢度测试的实验步骤

  依据标准GB/T 3921—2008规定了测定常规家庭用纺织品耐皂液洗涤色牢度的方法。基于该标准检测纺织品耐皂洗色牢度的试验方法,通常包括配制皂液、制备试样、称样加液、进机试验、出机洗样、挂样烘干、评级报告等内容

  ……

  01实际操作遇到的3个问题

  基于标准GB/T 3921—2008检测纺织品耐皂洗色牢度的试验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3个问题。

  3.1 皂液配制中肥皂的溶解问题

  在装有1L三级水的烧杯中加入5g肥皂,若根据标准GB/T 3921中的建议来配制皂液,则无法在(10±1)min内将肥皂充分地溶解在温度为(25±5)℃ 三级水中,从而无法完成皂液的配制。因此,需要探讨出该试验方法中皂液的配制方案。

  通过设计试验测试出肥皂在不同温度下完全溶于三级水中所需要的时间,将肥皂分别溶解(重复试验3次)在与试验温度具有相同温度的三级水中,结果表明:

  对于方法A(1)的试验,采用温度为40℃的三级水溶解肥皂,配制皂液需要87 min~93 min;

  对于方法B(2) 的试验,采用温度为50℃的三级水溶解肥皂,配制皂液需要23min~24min;

  对于方法C(3)的试验,采用温度为60℃的三级水溶解肥皂,需要16 min~17 min;

  而对于方法D(4)和E(5)的试验,都采用温度为90℃的三级水溶解肥皂,需要6 min~7 min。

  因此,通过控制水温和溶解时间,就能将肥皂充分溶解到三级水中。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大部分的产品标准都会指明使用标准GB/T 3921中的方法A(1)或方法C(3),使得检测机构通常都会批量配制皂液并将皂液预热到相应的试验温度以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日常的检测工作里,检测员应该批量配制方法A(1)的皂液并将该皂液预热到(40±2)℃,批量配制方法C(3)的皂液并将该皂液预热到(60±2)℃;

  若接到待检方法为B(2)的样品时,检测员只需取一定量方法A(1)的皂液加热到(50±2)℃即可完成方法B(2)的皂液配制;

  若接到待检方法为D(4)或E(5)的样品时,检测员只需取一定量方法C(3)的皂液加热到(95±2)℃即可完成方法D(4)或E(5)的皂液配制。

  02染料泳移导致干燥后贴衬织物沾色不匀的问题

  在基于标准GB/T 3921—2008检测掉色严重且染料易发生游移的纺织品时,通常出现贴衬织物在干燥后会沾色不匀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对贴衬织物沾色级别的评定。因此,需要探讨出该试验方法中贴衬织物沾色不匀的解决方案。

  标准ISO 105-C10:2006在操作程序中的7.4规定了 “展开组合试样,使试样和贴衬仅由一条缝线连接,如需要,断开所有缝线”。与历次版本的标准相比,标准 GB/T 12490—2014《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增加了6.9的注“贴衬织物缝线处出现不匀渗色现象时,重新取样试验并拆开试样与贴衬缝线后分开晾干”。

  在基于标准GB/T 12490—2014《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检测纺织品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若出现贴衬织物缝线处沾色不匀的问题,则要重新取样试验,并要在挂样烘干的步骤中,先拆开试样与贴衬织物连接的缝线,再将试样与贴衬织物分开晾干。

  参考上述方法,通过拆除所有缝线后再分别悬挂干燥试样与贴衬织物,就能解决贴衬织物因染料泳移而沾色不匀的问题。

  在出机洗样的步骤时,若发现所检测的样品为厚重织物且掉色非常严重,应及时拆除所有缝线并将该样品与其贴衬织物分开悬挂干燥,还要在报告中详细指出。这样就可以减少重新取样试验的次数,从而保证了检测效率。

  03残留白斑影响评定试样变色的问题

  在基于标准GB/T 3921—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检测纺织品耐皂洗色牢度的实际试验里,部分样品上可能会残留有白斑,从而影响到对试样变色级别的评定。因此,需要探讨出该试验方法中去除试样上残留白斑的解决方案。

  肥皂中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金属盐,其在试验过程中易与样品染料释出的钙镁离子生成既无去污力又不溶于水的钙镁金属皂,俗称皂垢。待到试样烘干后,在样品织物上形成白色沉淀的皂垢会继续残留在织物上,形成一层难溶于水的白斑。

  标准GB/T 12490—2014《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家庭和商业洗涤色牢度》在操作程序中的6.7 规定了“某些情况下,洗涤后需经酸洗,可进行下列附加操作:在30℃、100mL的乙酸溶液(浓度为0.2g/L)中处理1min,然后在30℃、100mL的三级水中漂洗每个组合试样1min”。

  在基于标准GB/T 12490检测纺织品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若在烘干后的样品织物上残留有白斑,则要将该织物增加酸洗处理并在试验报告中指出。

  参考上述方法,通过酸洗去除残留在织物上的白斑,就能解决残留白斑影响评定试样变色的问题。

  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在出机洗样的步骤仍无法判断出洗涤后的试样是否要增加酸洗处理,应待到烘干试样后,认真观察织物上有无残留白斑,进而选择是否增加酸洗处理,后还应在报告中说明是否进行酸洗处理。这样就可以明确去除残留白斑的酸洗处理应在烘干试样后进行考虑,而检验员在出机洗样的步骤暂时无需考虑残留白斑的问题。

电话:021-64200566 | 传真:021-67801892-810 | 邮箱:021-64200566 |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4299号D幢1833号

友情链接: 食品检测 百检网 氙灯老化试验机 皮革测试仪器

Copyright © 2015 版权所有